2025年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职单独招生
《职业技能》考试大纲
根据《关于做好全省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工作的通知》(赣教考字〔2024〕25号)文件精神,2025年《职业技能》考试部分由招生学校组织实施,为做好我校2025年单独招生《职业技能》考试工作,特制定本大纲。
一、考试形式
采用闭卷笔试,考试时间为90分钟,具体模块详见表1。
表1 单招考试《职业技能》模块一览表
考试科目 | 职业技能(满分250分) | |
试卷分部 | 人体解剖学 | 生理学 |
各部分值 | 150 | 100 |
考试时间 | 90分钟 |
在总分相同时,优先按《职业技能》成绩排名;如总分和《职业技能》成绩均相同,优先按《人体解剖学》成绩排名。
二、职业技能考试大纲
(一)考试要求
医学基础包括《人体解剖学》和《生理学》,重点考查这两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等。
(二)《人体解剖学》考试内容
1.绪论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、人体的组成和分部、解剖学姿势、解剖学方位术语、轴和面。
2.运动系统
(1)骨学:骨的形态分类、构造和功能;躯干骨的组成,椎骨的一般形态,各部椎骨的特征,胸骨的分部和胸骨角的临床意义;颅骨的名称、颅的整体观的重要结构;上肢骨的名称和主要结构,下肢骨的名称和主要结构;全身各部主要的骨性标志。
(2)关节学: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;脊柱的组成、整体观和运动;椎骨间的连结;人体上、下肢六大关节(肩关节、肘关节、腕关节、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踝关节)的构成、结构特点及运动;骨盆的组成与男女性骨盆的区别。
(3)肌学:肌的形态和构造;头颈肌、躯干肌和四肢肌中主要肌的名称、位置和作用;斜角肌间隙的位置、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;膈的位置、3个裂孔通过的结构;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名称和分布。
3.消化系统
(1)内脏学总论:内脏的组成;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;
(2)消化管
口腔:咽峡的构成及意义,牙和舌的形态和构造;
咽:咽的分部,各部的结构特点;
食管:食管的位置、分部和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;
胃:胃的形态、分部和位置,胃溃疡的好发部位;
小肠:小肠的分部;十二指肠的分部及结构特点;空、回肠的位置;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,盲肠的特点;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;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名称、位置;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。
(3)消化腺:3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和开口位置;肝的形态、位置,肝门的概念及通过的结构,肝外胆道的组成,胆囊底的体表投影,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;胰的位置、形态及功能。
4.呼吸系统
(1)呼吸道: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;上、下呼吸道的概念;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;鼻旁窦的名称和开口部位;喉的位置、喉软骨、喉腔的形态结构;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,左、右主气管的形态区别。
(2)肺:肺的位置、形态和分叶,肺门的概念及通过的结构。
(3)胸膜和纵膈: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;壁胸膜的分部,肋膈隐窝的位置和临床意义;胸膜和肺下界的体表投影。
5.泌尿生殖系统
(1)泌尿系统:泌尿系统的组成,肾的形态、位置和结构,肾的被膜;输尿管的分部、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。膀胱的位置、毗邻和形态特点,膀胱三角的概念及临床意义;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。
(2)男性生殖系统: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,睾丸的功能,输精管的分部、意义及男性结扎的部位;精索的概念;男性尿道的分部、各部形态特点(三个狭窄、三个扩大、两个弯曲及其临床意义)。
(3)女性生殖系统: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,卵巢的形态、位置;输卵管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;子宫的形态、位置、固定装置、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;乳房的位置和形态。
6.脉管系统
(1)心血管系统:脉管系统的组成,心血管系统的组成;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;心的位置、外形和心腔的形态结构,心的传导系统,心包的构成,心的体表投影;主动脉的起止和分部;主动脉弓的分支名称;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。胸主动脉的主要分支;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。上、下肢主要动脉的名称;常用的血压、脉搏测量动脉的名称;临床上常用的动脉压迫止血点;上腔静脉的组成、起止、收纳范围;面静脉的走行和特点;下腔静脉系的组成、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;上、下肢浅静脉的名称;肝门静脉的组成、特点和属支;肝门静脉系与上、下腔静脉系间的侧支循环途径及意义。
(2)淋巴系统:淋巴系统的组成,全身九条淋巴干的名称。胸导管的起止、行程和收纳范围。恶性肿瘤常累及的淋巴结(如胃癌、乳腺癌等)。
7.感觉器
(1)视器:视器的组成与功能;眼球壁的层次、各层形态结构和功能;眼球内容物的组成、特点和功能;房水产生部位与循环途径;结膜的形态特点和分部。
(2)前庭蜗器:外耳道的形态特点;鼓膜的形态、分部;中耳的组成,幼儿咽鼓管的特点和听小骨的名称;内耳的组成和形态;声波空气传导途径。
8.神经内分泌系统
(1)总论:神经系统的区分;反射弧的组成;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。
(2)中枢神经系统:脊髓的位置、外形特点,脊髓的内部结构(灰质和白质的特点和功能);脑干的组成和内部结构(脑神经核的名称,内侧丘系、脊髓丘系和三叉丘系的功能)。间脑的位置和分部(背侧丘脑腹后核的纤维联系和下丘脑的功能);小脑的位置和分叶,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;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、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,大脑皮质功能区,基底核的组成,内囊的位置、分部及临床意义。
(3)周围神经系统:脊神经前支形成的神经丛;颈丛的组成、位置和主要分支;臂丛的组成、位置和主要分支;腰丛的组成、位置;骶丛的组成、位置及主要分支;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阶段性分布;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、性质、连结脑的部位,各脑神经(如动眼神经、三叉神经、面神经、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)的分布范围和主要分支。
(4)脑和脊髓的被膜、血管和脑脊液循环:脑和脊髓的3层被膜,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位置、内容物及临床意义;脑的动脉来源及供血范围;大脑动脉环的组成和位置;脑脊液的产生、作用及循环途径。
(5)内分泌系统: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;甲状腺、甲状旁腺、肾上腺、垂体的形态、位置、毗邻和分泌的激素及临床意义。
(三)《生理学》考试内容
1.绪论
(1)掌握: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、兴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;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;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。
(2)熟悉:反射的概念、结构基础与反射类型,并能分析反射现象;
(3)了解: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与研究方法。
2.细胞的基本功能
(1)掌握: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、转运对象与特点。
(2)熟悉:静息电位、动作电位的概念,以及膜电位的状态。
(3)了解:动作电位的特征其及传导特点;神经-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兴奋-收缩耦联。
3.血液
(1)掌握:血细胞比容、血浆、血清、血量的概念;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以及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;各类血细胞正常数量与生理功能;红细胞的生理特性、生成与破坏;血型的概念、ABO血型的分型依据。
(2)熟悉: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;ABO血型鉴定原理、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;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内、外源性凝血的区别,以及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。
(3)了解:血液的生理功能;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。
4.血液循环
(1)掌握:心动周期、心率的概念及正常值;心脏的正常起搏点、窦性心律等概念及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;动脉血压、中心静脉压的概念、正常值,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;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;组织液生成的动力。
(2)熟悉: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;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意义;兴奋在心内传导的顺序、特点和生理意义;动脉血压相对稳定与中心静脉压的生理意义;心血管中枢和交感、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生理作用;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。
(3)了解: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特点及生理意义;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正常心电图各波型的生理意义;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;微循环的概念、血流通路及其功能;全身性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。
5.呼吸
(1)掌握:呼吸的概念与过程;肺通气的动力、阻力;潮气量、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概念及临床意义;O2和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;
(2)熟悉:呼吸运动的形式与平静呼吸频率;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区别;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原理及其生理意义;发绀的概念及临床意义;气体交换的影响因素;动脉血中氧分压、二氧化碳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等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。
(3)了解:气体交换的动力、过程;外周、中枢化学感受器。
6.消化和吸收
(1)掌握:消化、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的方式;胃液、胰液、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;胃、小肠的运动形式;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及其成为吸收主要部位的有利条件。
(2)熟悉:交感、副交感神经对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及消化腺分泌活动的调节;胃排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;胃粘膜防御屏障的生理意义;营养物质(糖、脂肪和蛋白质)的吸收形式和途径。
(3)了解: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;胃肠激素对消化活动的生理作用;大肠的运动形式、排便反射及排便异常
7.能量代谢和体温
(1)掌握:能量代谢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;体温的概念、正常值及其生理波动;
(2)熟悉:基础代谢率的概 念、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;机体的产热器官、产热方式,以及散热的主要途径、方式及其临床应用;
(3)了解:机体重要的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;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及体温调定点学说。
8.尿的生成与排放
(1)掌握:尿生成的基本过程、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;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;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;
(2)熟悉:排泄的概念、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;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影响因素;渗透性利尿和水利尿的概念及其临床应用;抗利尿激素、醛固酮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;正常尿量、异常尿量;
(3)了解:肾小球滤过的概念及其结构基础;了解排尿反射与排尿异常。
9.感觉器官
(1)掌握:眼的视近调节反应;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及临床意义。
(2)熟悉: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、分类及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;眼的折光功能及折光异常产生的原因与矫正方法;视力的概念及衡量标准;人体的听力范围。
(3)了解:视锥、视杆细胞的生理功能及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的关系;视野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;前庭器官的功能。
10.神经系统
(1)掌握: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;突触的概念、基本结构及突触传递特征;内脏痛的特点;牵涉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;牵张反射的概念、类型及临床意义;
(2)熟悉:神经元的结构与生理功能;外周神经递质(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)的概念和范围、各类受体的分布及其生理效应;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及生理作用;脊髓休克与去大脑僵直的表现与原理;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生理意义;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形成条件;
(3)了解:突触传递的过程与机制;神经递质的概念与分类;小脑的生理功能及其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的作用;人类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生理意义。
11.内分泌与生殖
(1)掌握:激素的概念、分类;雄激素的生理作用;雌、孕激素的生理作用;
(2)熟悉:垂体激素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;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、分泌调节及临床意义;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、分泌调节及其临床意义;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调节。
(3)了解: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;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;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;胰岛素、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;睾丸的生精功能,影响生精的因素;卵巢的生卵功能。
(四)试卷结构
本部分难题约10%,中等难度题约20%,容易题约70%。试卷结构如下表2。
表2 职业技能试卷结构一览表
内容 | 题型 | 题量 | 每题分值(分) | 小计(分) |
人体解剖学 | 单项选择题 | 44 | 2.5 | 110 |
判断题 | 12 | 1 | 12 | |
多项选择题 | 8 | 3.5 | 28 | |
合计 | / | 64 | / | 150 |
生理学 | 单项选择题 | 32 | 2.5 | 80 |
判断题 | 6 | 1 | 6 | |
多项选择题 | 4 | 3.5 | 14 | |
合计 | / | 42 | / | 100 |
总计 | 106 | / | 250 |
备注: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。